汇惠万家云智能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1|回复: 0

一身正气保安康(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30 00: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汇智研究院 于 2022-10-30 00:58 编辑

一身正气保安康(上)

蔡一安

2022-10-29

  几天前,高中同学群发了一则讣告,老家一位同学的妻子因病去世了,大家情绪低落,除了表示安慰,不再多言。我回想一下从小学到高校各个时期的同学,截至目前已经知道去世的,累计起来将近十位。除个别属于意外,大多数因病亡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每一个人来说,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人人无可逃避,但在生命绽放的大好年华里调落又是非正常的,因为不符合健康长寿的人生价值评判标准。

  我自学中医养生十余年,结合自身的体验,感慨良多。我时常想,如果我不离开十多年前的那种工作环境,还继续着那种压力山大、靠透支身体、费力却不赚钱的小生意,只怕早就盖姆欧威,坟头草都长得老高了。

  疫情延续了三年,国人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未来情况会怎么样?有没有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我想不确定因素还真的很多,但有一点提示给到大家,我们没法改变大的环境,既改变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身,影响一下身边的人。从改变健康观念入手,学习一些基本的中医养生之道,把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算是我给家人们提的一点忠告,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目的所在。

  2020年武汉疫情最终还是靠中医出手给平息了。此后几年,由西医西药利益集团代言人主导的抗疫,以打疫苗、搞核酸检测为手段,根本不提最有效的中医预防方法,酿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打了几针疫苗也不管用,组织群众天天捅喉咙,到处封控,经济不振,无休无止。据说用西医药治愈的新冠肺炎感染者留下了莫名其妙的后遗症,中医治愈的没有任何后遗症。只要出现感染者和密接者,就要坚决执行动态清零原则,各地为保持社会基本面清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抗疫占用了太多的社会资源。

  其实,对付新冠肺炎病毒除了无用的疫苗和一轮又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还有没有更加便捷有效、节约社会总成本的办法呢?我想应该是有的。真正最有效的办法是正确提升全民免疫力,全民疫苗并不能产生群体免疫,而做好预防要从源头上阻断病毒的输入。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倘若把这几年用于研制疫苗、打疫苗、做核酸检测的巨大支出,全部用于生产几个有效中草药配方(清肺排毒汤、莲花清瘟胶囊等)的产品,做成中药冲剂或口服胶囊,让全国人民都能免费吃,钱应该都足够了。但明显这不符合西医药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因而它们的代言人再也不提中医防疫与抗疫。大家都不否认,中医治病花钱少还能断根,比西医药更有优势。大家心知肚明:西医药利益集团是把病人当它们赚钱的摇钱树,它们把治病当成生意,源源不断从病人身上榨取钱财。若要是把病人全都治好了,这无异乎砸了自家的饭碗、断了自家的财路,这事它们绝对不会干的。

  故而,西医药利益集团旗下医院和医生成了反中医的中坚力量,一是全面打压中医,二是否定保健品,可以说是完全否定,说保健品都是骗人的。他们最理直气壮的话就是,“要是保健品能治好病,还要医院干什么?还要我们医生干什么?”去医院治病,哪个医生都不敢说能把病治好,特别是从根本上治好病。病人从医生嘴里听到的是哪个病都治不好、需要终身服药。因为,这不仅有利益集团的主观意愿在里面(压根就不想治好病人),更主要的是西医治病它是真的治不好,理念上就是错的。西医与中医理念上不在同一个维度,根本没有可比性。

  西医缺乏整体观,西医是“治人得的病”,只针对疾病本身,而且西医分工越来越细,还能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的疾病名称。因此,西医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多了就割(肿瘤、结节),少了就补(输液、输血)。而中医是“治得病的人”,具有整体观,把人当作研究对象,而不是只研究疾病。不管你是得了什么病,中医首先要寻根究底,找到根本的原因。你为什么痛风?为什么血糖高?为什么长肿瘤?中医是知道根源在哪里的,然后对症下药。中医来自于易经,医易同源,大道至简。中医看病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这是真正的大道至简,化繁为简。通过“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就这么三板斧,把人整舒服了,也就健康了。什么是正气?就是指人体的免疫力。《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升免疫力,就是增强了体质,提高了防御疾病(病毒感染)的能力与自愈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因为他们自身抵抗力极強,既便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只要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强,即便是病毒寄生在我们身上,也不影响生活。就像平常我们着了凉就会患感冒,不是被传染了感冒病毒,而是感冒病毒一直就寄生在我们的呼吸道里,包括鼻腔粘膜、上呼吸道粘膜、肺里边都有。只不过平常没有发作,是我们能够正常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将病毒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比如说感冒了,病毒不受压制,繁殖速度快,数量激增,就会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肺炎等症状。由于人体有自愈功能,只要是免疫力还算正常,感冒了即使不吃药,不做任何治疗,基来上七天也能自愈。

  所以,扶正气(增强免疫力)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平阴阳、调脏腑两个大招。虽然很专业,但也并不难理解。所谓“平阴阳”也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征,是阴虚还是阳虚体质,还是阴阳两虚,或者是气郁体质、血虚体质、痰湿体质、寒瘀体质等。你得把自己的家底先摸清楚,就如同打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再根据中药温、热、凉、寒、平的药性,分清楚是补益还是清泄,是通畅气机、利尿排湿,还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驱邪,这都要根据需要选择药物。药典上记载中药材多达万种,要根据症状来用药,叫“对症下药”。中医药传承几千年,是无数医者与患者经过实体的验证,用无数人的健康和生命证明了中医药的行之有效,它不是来自实验室,它完全是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比起只有几百年发展历史、拿小白鼠做试验、靠实验室合成的化学药物来治疗疾病,哪一个更加靠谱,哪一种更加安全有效?我想大家不难做出判断。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医院会越盖越多,病人也越来越多?当我们无比执着地去发展所谓的高科技,以为科技越发达,人就能活得更健康。殊不知这已经走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过度依赖科技、迷信科技。现在你到医院看病,你以为是医生在给你看病?其实不是。离开了机器仪器,医生都不会看病了。谁在给我们看病?是物理学家、化学家、病理学家、生物学家们共同研制的机器设备在为病人看病,作全身检测,血液检测、大小二便检测、X光透视、超声波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等。用一系列指标与标准指标范围比对,然后套一个病名,根据病名选取治疗方案、选配药物。程序规范化,过程标准化,就是治不好病,就算治死了人也不用担责,因为按规定程序操作,没有操作失误,没有人为过错,不存在医疗事故,意外都是预料之中的风险,手术之前签字都是告知了风险的,病人与家属有选择吗?根本没有。

  把正气扶起来后(抵抗力增强了),阴阳平衡了(既不阴虚怕热、也不阳虚怕冷),五脏六腑的功能也都能正常发挥了,呼吸通畅,血液循环也很好,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吃进去食物消化吸收功能好,代谢废物通过大小二便和汗液及时地排出体外。通俗表述就是“吃得香,睡得好,拉得爽”。这样,你的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就不会高了,身体还能有啥毛病呢?
   
  “健康一百岁,关键在观念。”不要把健康的主动权交给只想从你身上赚钱的陌生人,哪怕他们有“白衣天使”的美誉。因为体制的原因,给人看病是工作、是生意,何况“医者不自医”,许多医生自己一身的病。过去讲“医者父母心”?那是在以前,医者以仁心仁术救死扶伤,病人得以延续生命,对医者怀有“再造之恩”。父母给自己的是第一次生命,而“恩同再造”是医者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所以才会把医者与父母相提并论。但时过境迁,在医疗产业化、市场化、私有化改革之后,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凸现、医疗腐败频发,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值得全社会反思。

  真正的健康来自于对健康的正确认知和科学的管理。健康需要管理,许多病是吃出来的、憋出来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有的人小肚鸡肠,心胸欠开阔,看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眼,经常生闷气,或者有脾气却没地方发来,这些人是最容易患病的。有研究表明,人体健康和寿命有五大决定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几乎起了决定性作用。

  健康一百分,生活方式占据6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有舒(即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四方面都做到合理),做好四合理,健康至少可得60分,加上改良遗传基因、改善人居环境,人类的健康一代更比一代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而人的发展当然不能排除在外。人的发展也是全面的发展,首先是要有健康的躯体,同时也要有健全的人格,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也在于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