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元亨利贞 于 2022-8-12 01:27 编辑
【一安论道】蔡一安:是中国人都应该来学学易经
(2022-8-11)
【编者按】老子《道德经》开篇曰 “道可道,非常道。”从古至今,对“道”有多种理解和说法。有的说“道”就是自然规律,而老子所说的“道”是包含宇宙本源的一个概念,我们姑且可以把“道”看作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文以载道”,中华文化包括方块文字传承至今,一定包含无数“道”的密码:天道,地道,人道,内道,外道,正道,歪道,王道,师道,霸道,妇道……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安论道”栏目将陆续发布惠州市文化与经济促进会党支部书记、易经文化交流中心顾问蔡一安撰写的文章,包括理论研究文章、心得感悟、随笔等,敬请广大读者朋友关注点评,欢迎易学界老师交流互动、批评指正。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
一、“道器合一”。当代中国人正确对待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是“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最后他总结为“文化自信”。
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在2015到2016年的两年间,习近平同志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6年5月和6月,习总书记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就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统治的暴力机器。国家是“器”,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这个国家的灵魂,也就是“道”。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是软实力,对于一个人而言,文化就是躯体里的灵魂,相当于电脑里装的操作系统和软件。人的躯体是“器”,而文化就是“道”,离开了“道”的加持,血肉之躯与行尸走肉何异?没文化,真可拍!
每个人出生就如同一张白纸,都要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在人生这张白纸上发挥。是绘出美丽的图画,还是谱写优美的乐章,或是画得乱七八糟、一团乱麻,这取决于大脑和手的配合。大脑发出指令,眼耳鼻舌身的协调动作,才能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把足够多的文化知识输入并存储到头脑里,在需要应用到文化知识的场合,才会得心应手。
人的一切行动来自于大脑的指挥,只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才会产生正确的行为,即我们常说的正知、正念、正行。人的正确思想来自于后天的学习,主要从生产劳动、科学实验、阶级斗争中得来(直接经验)。前人经过总结归纳,把经验教训、思想观念变成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供后人学习使用。中华文化没有断层、湮灭,能够薪火相传至今,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祖先,是他们太有智慧了、太有大爱了,能够把他们智慧的结晶广为流传下来,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续造福民生。因此,我们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恭敬,怀着崇敬之心去好好学习,发扬光大,做好传承。“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保持的态度。
二、“本立而道生”。“文化自信”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观念,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与重要现实意义
我们不应把“文化自信”当成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因为中国文化有其深厚的根基,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我们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遵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近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独立、求解放、谋幸福的伟大革命实践,产生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主席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而且,在当今世界格局面临大变局,文化、经济、贸易、政治、信仰等出现多元化、多极化趋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始终存在。特别是牵涉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方向、大是大非的大问题上,对于西方反华、排华势力以及被他们收买的国内外走狗、异己分子,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他们见缝插针、伺机而动,通过文化渗透来打压、抹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颠覆传统观念、侮辱攻击历史文化名人、污名化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歪曲历史、抹黑历史,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毒教材事件存在已十年之久,南京玄奘寺供奉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已达四年之久,虽说这只是个案,但折射出西方敌对势力及其走狗,在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们的险恶用心与无耻行径,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加以提防。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刻不容缓。习近平主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根在哪里?本源在哪里?我们一定要清楚。不忘本来,才能走向未来。前路漫漫,决不可忘记来时的路。只有把本立起来了,“道”也就生发出来了,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找到了本源,“道”也就能把我们自己整明白了,而不会着了别人的“道”。
三、“道不远人”。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把握其精髓,易经就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一把最好的钥匙
俗话说:“千金难买早知道”。许多人犯了迷糊,做了错事,总是悔之晚矣。“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而旁观者中总有事后诸葛亮出来说道说道。其实,通过通过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思想,运用祖先留给我们的大智慧,人人都可以做事前诸葛亮。
那很多人就会问,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学习从哪里下手呢?有没有哪一本书,可以指导人生,让我们少犯错、生活事业越来越好?答案当然是:有!而且非常肯定。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读儒家的“四书五经”是首选,但觉得还是有些多了,那就选其中的一本《易经》即可。
因为《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 、 “大道之源”,这不是某一个人说的,而是共识。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经书,比《可兰经》、《吠陀经》、《圣经》分别早上千年甚至几千年。
纵观古今,那些颇有成就的人,都是十分重视对易经(亦称周易)的研学。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之后,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易经就成了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列入“四书五经”之一。学好用好易经,大用大成就,可成国之栋梁,小用小收获,修身、立命、齐家,处处彰显生活智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易经是千百年来被无数实例所证明了的一部最伟大、最成功的成功学!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评价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孔子五十而学易,发出感言:《周易》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读懂《周易》,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曾国藩曾说:《周易》是安生立命之根本!钱学森称:《周易》为“科学的经典”。
一天12个时辰、一年四季365天、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还有像自强不息、大快朵颐、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谦谦君子、物极必反、殊途同归、错综复杂、否极泰来、水深火热……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周易》或源自易经里的典故。
易经力求探求宇宙的本源,从研究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入手,然后对天、地、日、月、雷、风、山、泽八大自然现象,按照取象比类的方法归纳推演,揭示和解释了宇宙万物的奥秘。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与八卦理论,就是我们认识宇宙万事万物、掌握其规律性的最好的工具,八卦就是我们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金钥匙。最早的易经,就是一部神奇而古老的天书。
马克思在吸收费尔巴哈唯物论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后,通过扬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我们通过对易经的学习发现,易经的阴阳学说与唯物辩证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表述上的不同而已。易经的元气学说、五行学说,都是朴素唯物主义。毫无疑义,易经既是哲学,又是科学,它根本不是迷信。宣扬易经,绝对不是宣传迷信,咱们作为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有正确认识。因为易经里有大智慧,连很多外国人都在学习研究它,而我们自己却束之高阁,或弃之如敝屣,拿自家的宝贝不当宝贝,岂不是暴殄天物呀?
四、“大道至简”。学习易经揭示出的大智慧,提升生存的质量、生活的高度、生命的价值,获得更高的幸福感、愉悦感、满足感
前面说过,易经的理论主要包含阴阳、五行、九宫八卦等原理。我们知道,阴阳是万事万物共有的基因和存在的平台。而我们人类目前生活在四维空间里,三维的立体空间再加上一个时间维度,普通人能够认知的也就是四维空间。当然,科学家证明有更高维度的空间存在,有的说最高是13个维度,也有的说最高是16个维度,但普通人只能认识到四维空间。
对宇宙的认识,东汉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对宇宙做了如下定义:“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这正好解释了我们存在的宇宙是一个四维的空间。三维立体空间有三根两两互相垂直的轴XYZ,中心是原点。假设一个人站在原点的位置,共分为前、后、左、右、上、下共六个方向,时间轴分为过去、现在与未来。所以,我们根据这一原理,在地球上划分经度和纬度,加上海拔高度,就可以精确地在地球以及地球大气层定位某一个点或某一个物体,加上时间参数,就可描述出它的运动轨迹。
有什么样的宇宙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学好易经,对于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对人类文明具有重大贡献。唯物宇宙观否定了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把天象、星象与地球上的山川河流等参照物联系起来,以天地人三才各自的先天禀赋特征,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依出现的概率加以实证,从而形成独特的认识论和预测学。周武王姬发最早提出“人为万物之灵”的概念,但古人并不自大,不认为人就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认为,人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人要敬畏天道、效法地道,这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的一生,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经历“一多困、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六多过”这六个阶段。你所面临的所有情况,其实都逃不过《周易》的64卦。64卦,代表着64种现象、64种人生处境。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解决之道。
易经知识包罗万象,能迎刃而解人生中80%的难题,剩下的20%是唤醒自己不断提升内在的思维方式。因此,文化圈常说:懂易的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正因为易经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学习易经,如果有大师指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对易经研究学习,学以致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与收获,研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对相同的事物或有不同的看法,这正是易理的本质要求,任何事物都有一体两面——阴阳。而作为易学导师,不但要通晓易理、详解卦象,还要能用易经的智慧,帮助易经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提高生活智慧和接人待物的技巧,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改命开运,顺势而为,趋吉避凶,让事态的发展达成所愿,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为了帮助广大会员提升生活里的智慧,审时度势,带眼识人,知己知彼,把握机遇。特别是会员企业的领导人在做重大决策时,运用易经的智慧,分析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多一些换位思考和逆向思维,决策时更加科学合理,坚决果断,既不会错失良机,同时又避免轻率随意与决策失误,避免产生损失甚至难以承受的后果。惠州市文化与经济促进会的三位顾问提议,也是对易经文化深有研究的邓其道、许增标、曾润强三位大师,发起设立易经文化交流中心,于2022年6月29日上午挂牌成立,文化与经济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蔡一安、支部副书记王国栋参加了揭牌仪式。(详见相关报道)
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包括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也是市文化与经济促进会的工作目标之一。尤其像易经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要发掘其价值、发挥其效用。易经本来不是迷信,但我们不能把易经搞成迷信的东西。要防止再给它披上神秘的外衣,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蛊惑人心,达到骗取他人钱物、为自己谋取不义之财的目的。因此,党支部对易经交流中心要履行好知情权和监督权,正确引领发展方向,不能偏航走歪门邪道。
易经的整套理论,用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原理,将天文、地理、人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到后面越来越发展丰富了,形成了命理、风水、预测、兵法、医术、修道等多个应用领域的技能、功法,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无论怎么发展,都要遵循其本来的道:“简”和“化”。大道至简,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险为夷,化不利为有利,化干戈为玉帛。
易经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在预测方面,要尽量发挥其趋吉避凶、趋利避害、造福人民的功能。正如市文化与经济促进会蔡楚标首席顾问题诗说的那样:“国粹传承贯古今,易经文化太精深。名师指点循天道,趋吉避凶传福音。”有党支部的参与和把握方向,相信我们的易经文化交流中心会越办越好,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声名鹊起,好评如潮。希望为更多的人指点迷津、释疑解惑,帮助他们校准人生的航向,驶向幸福美好的人生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