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元亨利贞 于 2022-8-23 23:18 编辑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这一论断,说明了天下万物的由来,即万物是由“道”演变而来。
霍金在《霍金的宇宙》、《世间简史》等现代科学著作中,大量描述了宇宙是如何从一片虚无通过大爆炸演变而来。关于宇宙的起源,目前最具权威也被广为接受的解释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在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高维空间里,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宇宙奇点),就在某一个极短的时间内爆炸了,时间和空间就从这个点膨胀开来。一直膨胀到今天的宇宙有多大呢?跨度大约为935 亿光年。当初的这个宇宙奇点小到什么程度?10 的负 33 次方厘米。时间短到什么程度呢?10 的负 45 次方秒。这正好与《易经》关于宇宙起源的解释完全相吻合。
按照易经的解说,原始宇宙(指大爆炸后的宇宙)一片混沌,称之为无极,无极它是没有核心的气。后来,逐步形成了有核心的气,称为太极。由太极产生了阴阳二气,“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于是,宇宙里形成了天和地。阴阳和合,天地交泰,才产生了“万物之灵”的人类,天、地、人称之为“三才”。
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易经》的理论,再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新发展、新发现,我们不难得出,宇宙确实是这样一生二、二生三进化演变二来的。
万物不论如何演化,其中都存有最原始的“道”。也就是说,道是当今一切万物存在以及运行的根本。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判断,反过来推理,任何事物可以一分为二,也可以合二为一,还可以一分为三,即三个构成要素象、数、理。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指阴阳。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和阴阳合一五个方面。
阴阳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就是指阴阳的此消彼长,一方变强,则另一方必变弱,反之亦然。阴阳转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阴可以转成阳,阳可以转成阴。阴阳合一则是阴阳总是处在同一个事物里面,它是一体两面。即我们常说的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一生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让我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都要把握一分为二的原则。不能只看到好的方面,或者只看到坏的方面,只看到利益而忽略了风险,或者只强调困难而看不到有利条件,这都是片面地看问题。我们辩证地去看任何事物,没有哪一个事物能做到“有百利而无一害”,利与害总是相对的、互生的,“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某些人看来是优点,但某些人认为却是缺点。在特定的条件下,优点也成了缺点,而缺点也能成为优点。比如在朋友看来是好客大方,而在家里人眼里就是好面子、败家子。比如,以前的人把老实看成是优点,而现在的老实人总是被别人欺负,总是吃亏上当,老实就成了懦弱、无能的代名词,就成了某些人眼中的缺点。
“二生三,三生万物”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通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通过研究表象,发现它后面隐藏的规律,也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三个构成要件:象、数、理,也可以理解为对万事万物的“三分法”原则。象,是指事物不同阶段的表象或特征。数,是指把事物放到时间、空间坐标中,进行描述、标定和捕捉其发展变化轨迹的一套系统,也就是事物的过程和结果。理,指事物的发展变化遵循什么样的原理和规则。“三分法”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
比如,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三种类型的微小粒子构成。在国家治理上,英国学者洛克和法国学者孟德斯鸠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交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独立运作,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三权分立”制度。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将其作为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记叙文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叙述事件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时间可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历史年代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人称可以分为“我、你、他”或“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类型;教育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部分。还有同一个大类的事物,可以分成上等(上品)、中等(中品)、下等(下品)三个部分,“三分法”给我们对事物进行对比、归类提供了简明、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如果把人对宇宙、对社会、对自我是否有良好的认知,我们也可以把人分为圣人、凡人、庸人三个层次。庸人是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这里不费过多口舌。只把圣人与凡人拿来做一下对比,其实圣人与凡人,主要存在境界上的不同而已,提升了境界,人人都可以超凡入圣。
圣人看待事物和自己,把道作为最高的准则和追求,是已经觉悟到“道”的人。因此,圣人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就是对“形”的严格要求,服从于自己的内心,做到表里如一。同时,注重“形”也就是要修礼仪,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做事要有仪式感。“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而圣人不在乎肉体欲望的享受,把躯体当成盛“道”的“器”。“器”是具有接纳、包容、托举、支撑等功能的物体。故而,圣人对待自己的身体也是相当爱惜的,他要修身养性,把身体搞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纵情于声色犬马,是不爱惜身体的表现,圣人是不会做的。
而凡人的觉悟有限,不能悟道,但也并非不通情理。也就是说,凡人的思想层面没有达到圣人的高度,但他还是能明白一些事理,遇事能够保持一定的理性与克制,会跟人讲一些道理,先礼后兵,不会一开始就蛮横无理。但他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不是那么太在意,更多的时候,是表明自己的一种态度,比如忸怩作态或者惺惺作态,还有就是站队意识。凡人的“态”与圣人的“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换言之,凡人的言行举止,不是发自内心,有时候要违背内心,要说些违心的话、办些违心的事,受外界的影响成分会多一点。因为他自己不是大佬,要看别人的脸色,要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不敢随心所欲。有的时候,必须表明态度,不能站错队。对于凡人,形而下就是“物”,物就是工具,凡人就是被人驱使的工具,身体也可能沦为赚钱的工具、泄欲的工具。
这里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道生一。道如何生一,如何在一片虚无中就自发地产生了一呢。这里面除了上面的解析,还需要你有颗灵动的心灵去理解。因为真正的宇宙和世界是存在于你的心灵之中的。你能够理解自己会有灵光炸现、突然悟道、顿悟,那你也应该理解这个宇宙、这个世界为什么会突然的诞生了。
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得出,我们所认识的宇宙并不全面。因为有可知的,也有不可知的,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宇宙(平行宇宙)以及多个世界,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我们凡胎肉眼和有限的科技所能及之处,真正的、真实的世界,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无限广袤。但是,无论在哪里都有“道”的存在,此所谓“万物皆由道生”。
|